1. 现场勘察与风险评估
核心工作:排查井道结构(承重墙、承重梁)、电梯设备状态(是否存在故障、锈蚀、高空坠物风险)、周边环境(临近住户、公共设施、燃气 / 电力管线);
风险预判:制定高空作业防护、防火防爆(切割作业)、停电断电保护、扬尘控制等针对性措施。
2. 断水断电断气 + 隔离
切断电梯主电源(挂牌上锁,防止误合闸)、随行电缆电源、液压电梯的液压油回路(如需);
划定施工隔离区:用警示带、围挡封闭电梯入口、井道周边及下方区域,设置 “施工危险,禁止入内” 标识,夜间加装警示灯;
搭建防护设施:井道顶部加装防坠网,底层铺设缓冲垫(防止拆除部件坠落),高层楼宇需做好防风措施。
3. 设备调试与空载运行
拆除前对电梯进行一次空载试运行,确认轿厢位置(停靠在首层或指定楼层,便于拆解)、制动器、限速器等关键部件状态,避免拆解时出现意外移动。
4. 拆解电气系统(先弱电后强电)
拆除顺序:控制面板→随行电缆→控制柜→传感器→限位开关→电机接线盒;
注意事项:电线电缆需分类剪断、标记(铜芯线、铝芯线分开回收),避免短路或触电;拆除后的电气元件需单独存放,防止损坏。
5. 拆解轿厢与轿架
先拆除轿厢内的装饰板、扶手、操纵盘等附属部件;
用卷扬机或起重机固定轿厢,切断轿厢与轿架的连接螺栓,将轿厢缓慢吊至地面拆解;
拆解轿架(钢材为主),分类堆放至指定区域。
6. 拆解对重装置
对重由对重架和配重块(铸铁 / 混凝土)组成,需先固定对重架,逐步拆除配重块(分块搬运,避免过载),再拆解对重架。
7. 拆解导轨与井道部件
导轨是电梯运行的导向结构,需用专业工具(导轨钳、切割机)从下往上分段拆除,避免导轨坠落砸坏井道结构;
同步拆除井道内的随行电缆支架、限速器钢丝绳、补偿链等附属部件。
8. 拆解机房设备(曳引机、控制柜等)
机房是电梯的动力核心,需先拆除控制柜(已提前断电),再拆解曳引机(含电机、制动器、减速箱);
曳引机重量较大(数吨),需用起重机吊装至地面,避免碰撞损坏;减速箱内的润滑油需提前排放至专用容器,避免污染土壤或地下水。
9. 现场清理与分类回收
拆除完成后,清理井道内的建筑垃圾(水泥块、螺丝、碎屑)和油污,确保井道结构完好(便于后续改造或封堵);
资源分类:
金属类(高价值):铜芯电缆、曳引机铜线圈、轿厢 / 轿架钢材、导轨钢材、对重铸铁块;
非金属类:轿厢装饰板(塑料 / 木质)、玻璃、混凝土配重块(可作为建筑回填材料);
危险废物:废润滑油、废液压油、含油抹布(需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理,不可随意丢弃)。
10. 验收与备案注销
施工完成后,由业主方、物业、拆除企业共同验收,确认井道无隐患、现场清理达标;
向市场监督管理局提交《电梯注销申请表》,注销电梯的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完成合规闭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