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施工中动火作业(如焊接、切割)的核心是提前审批、防护、专人监护,需从作业前准备、作业中管控、作业后收尾三个阶段消除明火隐患,避免引燃电缆、组件等易燃物。
1. 作业前:严格审批 + 防护,筑牢基础
动火作业前必须完成审批流程,同时清理现场、备好防护设备,杜绝 “无许可动火”“无防护操作”。
办理动火许可证:向项目负责人提交动火申请,明确作业时间(避开大风、雨天)、地点(远离逆变器、电缆密集区)、作业内容及操作人员(需持有效焊工证),审批通过后方可作业,禁止无证动火。
清理作业现场:移除动火点周边 5 米内的所有易燃物,包括光伏电缆、组件包装材料、保温棉、塑料支架等;若动火点下方有电缆或设备,需用阻燃毯(或防火隔板)覆盖,下方设置接火盆(铺防火棉)收集火花。
备好防护设备:在动火点 3 米范围内放置 2 具 4kg 干粉灭火器(电气火灾禁用水基灭火器),操作人员佩戴防火手套、防护眼镜、阻燃工作服;若在密闭空间或屋顶作业,需额外准备通风设备(如轴流风机),防止烟雾积聚。
2. 作业中:专人监护 + 规范操作,严控明火风险
作业过程中需实时监控火花动态,规范操作流程,避免因操作不当引发火灾。
专人全程监护:安排 1 名专职监护人(不得离开作业现场),监护内容包括:火花是否引燃周边物体、操作人员防护是否到位、灭火器是否完好;发现火花溅落至易燃物或有冒烟迹象,立即叫停作业并使用灭火器灭火。
规范操作流程:操作人员需先检查焊机、割枪等设备,确保电源线、气管无破损,接地可靠(接地电阻≤4Ω);焊接时避免焊条与电缆、组件边框直接接触,防止产生电弧击穿绝缘层;切割金属支架时,控制火花飞溅方向,禁止正对电缆或组件。
严控作业范围:禁止在组件上方、逆变器旁 10 米内进行动火作业;若必须在屋顶边缘动火,需在作业区域设置防护栏杆(高度≥1.2 米),防止人员坠落或工具掉落,同时避免火花飘至下方建筑。
3. 作业后:彻底清理 + 隐患排查,杜绝复燃风险
动火作业结束后不能立即离场,需确认余火完全熄灭、现场无隐患,才能完成收尾工作。
熄灭余火与清理:关闭焊机电源、气瓶阀门,拆除气管与电缆;用测温仪检测动火点及周边温度,需降至常温(≤40℃),同时检查接火盆内火星是否完全熄灭,必要时用灭火器喷射残留火星。
检查现场隐患:查看周边电缆绝缘层是否有、破损,组件表面是否沾有火星残渣;若发现电缆外皮破损,需立即用绝缘胶带包裹,破损严重时更换新电缆,避免后续通电短路起火。
记录与交接:填写动火作业记录表,注明作业时间、过程及现场情况,由操作人员与监护人共同签字;将动火许可证、记录表归档,同时向现场负责人汇报作业完成情况,确保无遗留隐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