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产品  >  正文

墙面软包施工工艺的具体步骤是怎样的?

唐先生    2025-08-23 08:09:06    57次浏览

墙面软包的施工工艺需要严格遵循流程,从基层处理到终修整,每一步都直接影响软包的牢固度、平整度和美观度。以下是具体步骤的详细说明:

一、基层处理(关键基础步骤)

基层处理的核心是确保墙面平整、干燥、牢固,为后续软包安装提供稳定基础,分为结构墙基层处理和直接铺贴基层处理两种情况:

结构墙基层处理(适用于需做木基层的场景)

预埋木砖:在砌筑墙体时,按设计间距(通常 600×600mm)预埋防腐木砖,用于固定木龙骨。

找平与防潮:墙面抹 20mm 厚水泥砂浆找平层,养护干燥后刷冷底子油 1 遍,再铺贴 “一毡二油” 防潮层(潮湿环境需加强防潮)。

安装木龙骨与基层板:按设计标高弹线,固定 50×50mm 木龙骨(间距≤600mm),龙骨表面刷防火涂料 2-3 遍;龙骨上铺 5-12mm 厚多层胶合板或细木工板,用钉子或螺丝固定,板缝用油腻子嵌平,确保基层平整无松动。

直接铺贴基层处理(适用于墙面平整度高的场景)

若墙面为混凝土或抹灰墙,需先满刮腻子 2 遍(每遍腻子干燥后用砂纸打磨平整),确保墙面无裂缝、孔洞;后在基层表面满刷 1 遍清油,隔绝潮气,防止基层吸潮变形。

二、弹线定位(规划尺寸)

根据设计图纸,将软包的造型、尺寸、分块位置等通过放线标注在基层上,确保施工:

吊直与套方:用线锤吊直墙面垂直度,用直角尺套方,确定软包的基准水平线和垂直线(如顶部标高线、底部控制线)。

分块弹线:按设计的软包规格(如块状、拉扣的尺寸),弹出分块线、造型轮廓线、拉扣点位线等,误差需控制在 ±2mm 内。

标记固定点:若采用预制软包块镶嵌法,需标记基层上的固定点位(如木楔或螺丝位置)。

三、计算用料与套裁(材料预处理)

根据弹线尺寸裁切面料和填充材料,减少浪费并保证拼接美观:

用料计算:

填充料(海绵、竹炭等):按软包尺寸 + 2-3cm 余量计算(方便包裹),若为拉扣软包,需预留拉扣穿透的厚度(通常比设计厚度多 0.5cm)。

面料(皮革、布艺等):按软包造型展开尺寸 + 5-10cm 余量计算(考虑边缘包裹和拼接损耗),布艺需提前预缩(喷水晾干),皮革需避开瑕疵部位。

套裁加工:

填充料:用裁刀或电热刀按尺寸裁切,确保边缘整齐,厚度均匀。

面料:在平整台面上按样板画线,用专用剪刀裁切,布艺需锁边(防线),皮革需用圆规刀裁切(避免边缘起毛)。

四、填充料与面料粘贴 / 固定

根据软包类型(直接铺贴式、预制镶嵌式、拉扣式)选择不同固定方式:

直接铺贴式软包(适用于平整无造型墙面)

粘贴填充料:在基层板或墙面刷环保胶(均匀涂刷,厚度 0.5-1mm),晾至半干(约 10-15 分钟,不粘手)后,将海绵等填充料按弹线位置粘贴,用滚筒轻压确保无气泡、无空鼓。

粘贴面料:在填充料表面和面料背面分别刷胶(面料刷胶需避开边缘 5cm,防止溢胶),晾至半干后,将面料对齐弹线位置,从中间向四周逐步粘贴,用刮板轻刮面料表面,排出气泡,边缘处需将面料包向基层背面(预留 5cm 面料包裹基层,用钉子或胶固定)。

预制镶嵌式软包(适用于块状造型墙面)

预制软包块:在工厂或现场将填充料与面料预先固定在木板基层上(木板尺寸比软包外露尺寸小 5mm),边缘用射钉枪固定或胶黏剂粘贴,面料包裹木板边缘后钉牢,确保边角挺括。

镶嵌安装:在墙面基层按弹线位置固定木龙骨框架(框架尺寸与软包块匹配),将预制软包块嵌入框架,用螺丝从侧面或背面固定,块与块之间留 2-5mm 缝隙(按设计要求),缝隙均匀一致。

拉扣式软包(适用于立体造型墙面)

固定基层板:在墙面安装带孔的多层板(孔位对应弹线的拉扣点),孔直径比拉扣螺丝大 1mm。

填充与面料固定:将海绵粘贴在基层板上,面料覆盖海绵后,在拉扣点位处用专用工具打孔(穿透面料和海绵),穿入拉扣螺丝,拧紧拉扣帽,使面料在拉扣处凹陷形成立体造型,边缘面料包裹基层背面固定。

联系我们 一键拨号13666615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