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产品  >  正文

维修空调时,怎样判断故障类型?

李俊杰    2025-08-18 09:34:37    67次浏览

判断空调故障类型需要结合运行现象、声音、外观等细节,通过 “观察 — 排查 — 验证” 的步骤逐步缩小范围。以下是具体方法和常见故障的判断逻辑:

一、基础观察:从运行状态入手

看指示灯 / 显示屏

若指示灯闪烁(如格力、美的等品牌有特定故障代码),可记录闪烁次数或代码(如 “E1”“F2”),对照品牌说明书查询对应故障(通常为传感器故障、压力异常等)。

显示屏无反应且空调不启动:先检查电源(插座是否通电、空开是否跳闸),排除供电问题后,可能是主板故障或电机损坏。

听运行声音

正常运行:室内机仅有轻微风声,室外机有稳定的压缩机运转声(低沉嗡嗡声)。

异常声音:

尖锐 “滋滋声”:可能是制冷剂泄漏(管道接口松动或破损)。

金属摩擦声 / 异响:室外机风扇轴承磨损、叶片变形碰外壳;室内机电机轴承老化。

压缩机 “卡缸声”(沉闷异响后停机):压缩机故障,需更换。

摸温度与部件

制冷时:室内机出风口应冰凉(约 12-16℃),室外机冷凝器(散热片)应发热;若出风口温度与室温接近,可能是缺氟、压缩机不工作。

制热时:室内机出风口温热(约 35-40℃),室外机蒸发器(冬季制热时会结霜,定期化霜属正常);若出风口不热,可能是电辅热损坏或四通阀故障。

摸管道:连接室内外的粗铜管(回气管)应发凉(制冷时),细铜管(液管)微热;若粗管不凉,可能缺氟;若细管结霜,可能是系统堵塞。

查外观与环境

漏水:查看室内机接水盘是否破损、冷凝水管是否堵塞(可尝试吹气疏通)、安装是否倾斜(用水平仪测量)。

外机周围:是否被杂物遮挡(影响散热,导致不制冷)、是否有磕碰痕迹(可能导致管道变形泄漏)。

二、分场景排查:按故障现象归类

1. 不制冷 / 制热

步:确认模式是否正确(如制冷时误设为 “送风”)、温度设置是否合理(制冷设 26℃以下,制热设 20℃以上)。

第二步:检查电源(外机是否通电,可听是否有启动声),若外机不启动:

可能是电容损坏(启动电容鼓包、漏液)、压缩机故障、主板继电器故障。

第三步:外机启动但无效果:

测制冷剂压力(需压力表):R32/R410A 等新型制冷剂,静态压力约 8-10bar,运行时低压约 0.8-1.2bar;压力过低则缺氟或泄漏。

检查冷凝器 / 蒸发器是否脏堵(灰尘太厚影响换热,需清洗)。

2. 漏水

先排除简单原因:滤网太脏(风阻大导致蒸发器结露滴落)→ 清洗滤网;

再查管道:冷凝水管出口是否有水流出,若无则堵塞(可用高压气泵疏通);

后看安装:室内机是否向排水管反方向倾斜(应略向排水口倾斜 1-2°)。

3. 频繁开关机

测室温:若实际温度与设定温度偏差大(如设定 26℃,实际 30℃仍停机),可能是温控器故障;

查环境:房间是否过大(空调匹数不足)、门窗是否漏风(导致温度难稳定);

测电压:用万用表测供电电压,低于 220V±10% 可能导致压缩机保护停机。

4. 噪音大

室内机噪音:拆开面板,检查风机叶轮是否有异物、电机是否松动(紧固螺丝);

室外机噪音:观察风扇是否碰外壳(调整叶片)、压缩机底座减震垫是否老化(更换减震垫)、外机是否放置不平(垫平底座)。

三、专业工具辅助(适合维修人员)

压力表:检测制冷剂压力,判断是否缺氟或系统堵塞;

万用表:测电路通断(如电机绕组、电容容量)、电压是否正常;

检漏仪:定位制冷系统泄漏点(尤其隐蔽漏点,如管道焊接处);

温度计:测量进出风口温差(正常制冷温差 8-12℃,制热 15-20℃)。

四、注意:非专业人员的判断边界

普通用户可通过上述现象初步判断 “是否需要维修”(如确定是缺氟还是电源问题),但不建议自行拆解(涉及高压电路、制冷剂操作有风险)。

若观察到以下情况,直接联系专业人员:

外机冒烟、有焦糊味(电路短路);

制冷剂泄漏(有刺激性气味,需远离并通风);

核心部件(压缩机、主板)疑似故障。

通过以上步骤,可快速锁定故障方向,沟通时向维修人员清晰描述现象(如 “制冷时外机转但出风口不凉,粗管不冰”),能提高维修效率。

联系我们 一键拨号15875588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