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峰焊治具(夹具)反面的倒角设计通常是为了避免干涉焊料流动、减少阴影效应或便于PCB板顺利通过波峰。倒角的计算公式需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和治具材料厚度确定,以下是常见的倒角计算方法和设计要点:
1.基本倒角计算公式
倒角尺寸通常由治具厚度(\( T\))和倒角角度(\(\theta\))决定,常用角度为30°、45°或60°。
倒角宽度(\(C \))的计算公式为:
\[
C =T \times \tan(\theta)
\]
示例:
治具厚度\( T=10\,\text{mm} \),倒角角度\( \theta =45°\)
\[
C =10\times\tan(45°) =10\times1=10\,\text{mm}
\]
(45°倒角时,宽度\(C \)等于厚度 \(T \))
2.经验性设计建议
倒角角度:
30°~45°:通用选择,平衡强度和焊料流动性。
60°:适用于较厚治具,减少材料去除量。
倒角宽度:
通常为治具厚度的1/3~1/2(如\(T=10\,\text{mm} \)时,\(C=3\sim5\,\text{mm} \))。
需确保倒角后剩余厚度足够支撑PCB(一般剩余厚度 ≥\(T/2\))。
3.特殊场景调整
避免焊料阴影效应:
倒角需足够大以确保焊料能接触PCB焊盘,建议倒角宽度\( C\geq2 \times \)治具与PCB的间隙。
治具开窗边缘倒角:
若治具开窗边缘需倒角,倒角尺寸应大于焊盘与开窗的间距(如 \(C \geq1\,\text{mm} \))。
4.验证与注意事项
治具强度:倒角后需检查治具的机械强度是否满足多次使用需求。
实际测试:建议通过波峰焊试验验证倒角效果,观察焊料爬升和桥接情况。
材料影响:金属治具(如铝合金)倒角可更小,而合成石治具可能需要更大倒角以避免崩边。
总结
倒角设计需结合治具厚度、材料、焊盘位置及工艺要求综合确定。公式提供理论参考,但实际应用中需灵活调整并通过试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