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 DNA 亲子鉴定报告时,密密麻麻的数字和术语可能让人犯晕,其实抓住几个关键数据就能读懂结果。
首先看基因座,报告里会列出十几个甚至二十多个基因座,比如 D3S1358、vWA 等,这些是人体 DNA 上的特定位置。每个基因座会显示两个数字,代表从父母双方继承的等位基因。比如孩子某基因座是 “15/17”,若疑似父亲对应位置有 “15” 或 “17”,就可能存在遗传关联。核心数据是亲权指数(PI),每个基因座都有对应的 PI 值,代表该基因座支持亲子关系的概率。比如某基因座 PI 为 1200,意思是 “存在亲子关系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 1200 倍”。所有基因座的 PI 值相乘,得到累积亲权指数(CPI),这是判断亲子关系的关键。当累积亲权指数≥10000时,报告结论会写 “支持存在亲子关系”,意味着亲子概率超过 99.99%;若 CPI<10000,则会提示 “不支持存在亲子关系”。另外,报告里的排除概率也很重要,正规报告会标注 “该技术排除非父的概率≥99.99%”,体现技术的严谨性。如果是司法报告,还会有鉴定机构资质、鉴定人签名等信息,确保法律效力。
简单说,不用纠结单个基因座的数字,重点看累积亲权指数和终结论,就能明白鉴定结果了。如果有疑问,可直接咨询出具报告的机构,专业人员会当面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