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预算书是工程造价管理的核心文件,其对工程造价的影响贯穿于工程建设全周期,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奠定工程造价的基准线
预算书通过分部分项工程、措施项目等详细计算,明确了工程各环节的费用构成(如地基基础工程的混凝土、钢筋费用,装饰装修工程的材料与施工费等),为工程造价设定了初始基准。这一基准是投资方确定投资规模、施工方控制成本的核心依据,直接决定了工程造价的初始额度。例如,分部分项工程总预算中对主体结构钢筋用量及单价的核算,会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材料成本占比,进而成为工程造价的基础数据。
二、引导设计阶段的造价优化
预算书在设计阶段可通过对比预算与设计方案的匹配度,反馈设计的经济性。若某一分项工程(如屋面工程的防水材质选择)预算过高,可推动设计方调整方案(如选用性价比更高的防水材料),从而在源头控制工程造价。同时,预算书中的工程量计算(如墙体砌筑面积、管道敷设长度)基于设计图纸,若设计存在不合理之处(如冗余的结构设计),预算书会通过工程量虚高体现,倒逼设计优化,减少无效造价。
三、控制施工阶段的成本支出
施工阶段,预算书是成本控制的 “标尺”。一方面,措施项目预算(如文明施工费、二次搬运费)明确了施工组织中的必要支出,避免因管理疏漏导致的额外费用(如未按预算规划临时设施引发的重复搭建成本);另一方面,分部分项工程的单价与合价为材料采购、人工雇佣提供了参考,防止施工方超标准采购(如采购高价灯具超出电气工程预算单价)或人工浪费,从而控制实际造价不偏离预算。
四、保障工程造价的合规性与准确性
预算书依据国家法规、定额及市场信息编制,其规费(如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和税金(如增值税、城建税)的计算严格遵循政策要求,确保工程造价在合规框架内。若预算书遗漏某项规费或错用税率,可能导致工程造价违规,面临审计风险;而准确的规费与税金计算,则能保证工程造价的合法性,避免后续因税费问题引发的造价调整。
五、影响工程结算与造价调整
工程结算时,预算书是核对实际造价的基准。若施工中发生变更(如增加电气工程的电线敷设长度),需以预算书中的单价为基础调整造价,确保结算有据可依。此外,预算书中的暂列金额、暂估价等预留费用,为工程中不可预见的费用(如材料价格突涨)提供了缓冲,避免因突发情况导致造价失控,保障结算阶段造价的稳定性。
综上,建设工程预算书从基准设定、设计优化、施工控制、合规保障到结算调整,影响着工程造价的形成与控制,是确保工程造价合理、可控的关键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