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衡报价的本质是 **“对未来收益或风险的提前布局”**,需基于对项目细节、合同条款和施工过程的预判,常见适用场景包括:
1. 基于 “工程量调整预期” 的场景
若通过图纸分析或经验判断,某些分项工程的实际工程量可能比清单量增加或减少,可针对性调整单价:
预计工程量会增加的项目:提高综合单价。
例如:清单中 “地基处理” 工程量暂估 1000㎡,但地质勘察报告显示局部土质较差,实际可能需增加到 1500㎡,则该项目单价可适当提高(如正常单价 100 元 /㎡,调整为 120 元 /㎡),后期工程量增加时可多获收益。
典型项目:地基处理、隐蔽工程(如地下管线加固)、图纸标注模糊的分项(如墙面基层处理厚度未明确)。
预计工程量会减少的项目:降低综合单价。
例如:清单中 “临时道路” 工程量暂估 500m,但施工方案优化后只需 300m,可降低该项目单价(如从 200 元 /m 降至 150 元 /m),减少后期工程量减少带来的损失。
典型项目:暂定工程量的附属工程(如临时围墙、施工便道)、可能被取消的分项(如甲方计划变更的装饰线条)。
2. 基于 “付款节点” 的场景
为加速资金回笼、减少资金成本,对前期施工的项目提高单价,后期项目降低单价(总价不变):
前期项目:如土方开挖、基础工程、主体结构(1-3 层)等,这些项目先施工、先付款,提高单价可提前收回更多资金(尤其适合资金压力大的企业)。
后期项目:如装修工程、室外管网、绿化等,施工时间晚、付款周期长,适当降低单价对前期现金流影响小。
示例:某项目总价 1000 万,前期土方工程占比 20%(200 万),后期装修占比 30%(300 万)。调整后:土方单价提高 10%(变为 220 万),装修单价降低 6.7%(变为 280 万),总价仍为 1000 万,但前期可多收 20 万,减少贷款利息支出。
3. 基于 “项目不确定性” 的场景
对存在模糊性或暂定性的项目,通过调整单价规避风险或锁定收益:
暂定项目(暂估价、暂列金额):若清单中包含 “专业工程暂估价”(如电梯安装暂估 50 万),而企业有长期合作的电梯供应商(实际成本 45 万),可在其他分项适当提高单价(如土建部分),待暂估价结算时按实际成本计入,额外获利 5 万。
技术复杂或风险高的项目:如高支模、深基坑支护等,施工中可能出现返工或工艺调整,可适当提高单价,将潜在风险成本纳入报价。
4. 基于 “竞争对手策略” 的场景
在多家竞标时,通过不平衡报价突出自身优势项目,吸引招标人关注:
若企业擅长钢结构施工(成本比同行低 10%),可大幅降低钢结构项目单价(如从 800 元 /㎡降至 750 元 /㎡),同时提高其他非优势项目(如砌体工程)的单价,总价不变但凸显钢结构竞争力,契合招标人对 “核心工程低价优质” 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