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产品  >  正文

文化中国年|花式舞龙闹新春

梅博威    2024-08-12 11:49:29    1308次浏览

龙舞,也称“舞龙”,民间又叫“耍龙”、“耍龙灯”或“舞龙灯”,汉族民间舞蹈之一,在全国各地广泛分布,其形式品种的多样,是任何其他民间舞都无法比拟的。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和信奉的祖先;龙舞是华夏精神的象征,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合力、奋发开拓的精神面貌,包含了天人和谐、造福人类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人在吉庆和祝福时节常见的娱乐方式,气氛热烈,催人振奋,是中华民族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

汉代已经有了形式比较完整的龙舞:在祈雨雪的祭祀活动中,春季舞青龙,夏季舞赤龙或黄龙,秋季舞白龙,冬季舞墨龙。每次舞5~9条龙,龙可长达数丈。经过2000多年的创造发展,中国民间龙舞已具相当高的技巧(包括扎制艺术),表演形式也丰富多彩。

龙舞基本的表现手段是其道具造型、构图变化和动作套路。根据龙形道具扎制材料的不同,分为布龙、纱龙、纸龙、草龙、钱龙、竹龙、棕龙、板凳龙、百叶龙、荷花龙、火龙、鸡毛龙、肉龙等等。北方龙舞的制作一般高大粗重,风格古朴刚劲;南方龙舞则精巧细致,活泼敏捷。龙舞从色彩上可分为黄、白、青、红、黑等,以黄龙为尊贵。龙舞的构图和动作一般具有“圆曲”“翻滚”“绞缠”“穿插”“窜跃”等特征。

龙舞的传统表演程序一般为:“请龙”“出龙”“舞龙”和“送龙”。民间有“七八岁玩草龙,十五六耍小龙,青壮年舞大龙”的说法。舞龙人数少则一人舞双龙,多则百人舞一大龙。

特点

形态多样: 龙舞的形态可以有所不同,但通常是一条长龙状的舞蹈道具。龙的身体由多个节段组成,表演者通过协同的动作,使得整个龙身充满生机。

生动表现: 龙舞表演强调生动、灵活的舞蹈动作。表演者通常要有较强的协调能力,通过竿和身体的配合,展示出龙的摆动、翻滚、转圈等活泼的动作。

象征意义: 龙在中国文化中有着崇高的地位,被认为是祥瑞之物,能够为人们带来好运和福气。因此,龙舞通常被用来祈福、庆贺重大节庆、祭祀等场合。

伴随音乐: 龙舞表演常伴随着激昂的音乐和鼓点。这些音乐和鼓点不仅为表演增添了活力,也为观众带来了视听的双重享受。

基本动作

龙舞中的龙,由、龙身和龙尾构成,龙身较长,是龙的主体。在制作这种表演的龙时,用竹篾或者铁丝为架子,外面抹上纸或者是布,龙身的节与节之间,用布缝成筒状连接,然后彩绘其形。龙身、、龙尾制成后,在龙身的每节中部插置蜡梗,下部安置木柄,供表演的人用手抓握。

龙舞在开始表演时,由许多人每人各举一节木柄,左右挥舞,使龙体在空中悠悠蠕动。夜晚舞龙时,要点燃龙体内的蜡烛,辅以彩灯、莲花灯等各式花灯,同时施放烟火、爆竹,造成一定的声势,吸引观众,使龙舞呈现出不同凡响的风彩来。

火龙舞的基本步法主要是跑碎步,随着音乐的高潮以及舞龙的幅度控制步伐。由于龙舞是由多人组成的队伍,因此要配合默契,步伐统一。火龙舞运动量很大,不同的动作大部分都是在跑碎步中完成的。

主要流派

安仁龙舞

安仁板凳龙是“湖广填川”时期由湖南籍移民带入达州市达川区安仁乡,受楚巴文化相互影响、融合,安仁乡民在年庆等活动中使用、演绎,经过300多年的不断演变而产生的一种以板凳为道具的民俗舞蹈。

铜梁龙舞

铜梁龙舞系流传于重庆市铜梁县境内的一种以龙为主要道具的舞蹈艺术形式。它兴起于明,鼎盛于清,在当代重放异彩,饮誉全球。铜梁龙舞包括龙灯舞和彩灯舞两大系列。

奉化布龙

奉化布龙因起源和流布于浙江奉化而得名,是全国颇有影响的代表性龙舞之一。它由敬神、请神、娱神的民间仪式逐渐演变成为富有特色的民间舞蹈,迄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舞得活、舞得圆、神态真、套路多、速度快是奉化布龙的主要艺术特征。

另外还有,湛江人龙舞、汕尾滚地金龙、浦江板凳龙、长兴百叶龙、泸州雨坛彩龙、河上板龙舞、旦场人龙舞等。

舞龙已经成为了一种民间的节日风俗。把长龙舞起来,可以烘托节日喜庆、祥和的热烈气氛。龙舞在中国各地的节庆中都可以见到,各地的龙风格多样。舞龙好看在哪儿?带动龙身跑,还要舞出花儿来。“翻滚”“绞缠”“穿插”“窜跃”都少不了。龙舞,集合了中华传统武术、曲艺和舞蹈的动作,也是一项非常健康的体育活动。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龙舞作为一项古老而富有文化内涵的表演艺术,承载了丰富的象征意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联系我们 一键拨号18627747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