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 / 家庭层面(如电动车旧电瓶):
需将旧电瓶交给有资质的回收主体,常见渠道包括:
电动车销售 / 维修店(多数会 “以旧换新”,并统一交由合规回收商);
社区指定的 “危险废物回收点”(部分城市已试点,可通过当地城管或环保部门查询);
正规废品回收平台(如部分城市的 “再生资源 APP”,需确认平台具备《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
严禁:将旧电瓶随意丢弃到生活垃圾站、下水道,或卖给无资质的 “小商贩”(易造成铅泄漏污染)。
终端监管:环保部门全程监督
整个回收流程需接受当地生态环境部门的监管,包括:
核查回收企业的《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是否在有效期内;
检查 “危险废物转移联单” 是否完整、真实;
抽检处置企业的废水、废气排放(防止铅尘、硫酸雾污染空气和土壤);
对违规行为(如无资质回收、随意倾倒)处以罚款、停业整顿,情节严重者追究刑事责任。
明确 “合规主体” 标识:
正规回收商需具备 “两证”——《营业执照》(经营范围含 “危险废物回收”)+《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类别需包含 “HW31 含铅废物”),可要求对方出示并通过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或当地环保部门官网验证。
所有合规电瓶都会在外壳、标签或说明书上标注核心类型信息,这是最准确的判断依据,重点看以下关键词:
目标类型 关键标识关键词(直接印在电瓶外壳 / 标签上) 常见标注位置
铅酸蓄电池 - 明确写 “铅酸蓄电池”“铅酸电池”(最直接)
- 英文标注:“Lead-Acid Battery”“VRLA Battery”(阀控式密封铅酸电池,属于铅酸类)
- 型号含 “LA”“PB”(如 “6-QW-60”,“QW” 代表启动用免维护,本质是铅酸) 电瓶顶部 / 侧面的纸质标签、外壳压印
锂电池 - 明确写 “锂电池”“锂离子电池”
- 英文标注:“Lithium-Ion Battery”“Li-Ion Battery”
- 细分类型标注(如 “磷酸铁锂电池”“三元锂电池”,均属于锂电池)
- 型号含 “Li”(如 “18650 Li-Ion”“LiFePO4”) 小电瓶(手机 / 笔记本):包装 / 电池表面;大电瓶(电动车):外壳标签
镍氢电池 - 明确写 “镍氢电池”
- 英文标注:“Ni-MH Battery”(Nickel-Metal Hydride) 多为小型电池(如相机、玩具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