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用途分:可分为商用中央空调和家用中央空调。商用中央空调体积庞大、结构复杂,常用于企业、宾馆等公共场所;家用中央空调是应用于家庭的小型化独立空调系统,多为多联式。
按能源方式分:主要有以电制冷的空调、溴化锂制冷空调和其他能源空调。
施工关键:盯紧 3 大核心环节,杜绝施工隐患
施工过程中,需重点监督 “管道安装、设备固定、保温处理”,这些是后期漏水、漏氟、噪音的主要诱因:
1. 管道安装:铜管 + 冷凝管,细节决定耐用性
铜管选择与焊接:
必须用国标无氧铜管(管壁厚度≥0.8mm,可查看铜管上的 “国标标识”),避免用薄壁管(易被腐蚀,导致漏氟)。
焊接时需用 “氮气保护焊”(焊接时通入氮气,防止铜管内壁生成氧化层,堵塞管道),若用普通焊接,氧化层会影响制冷效率,甚至损坏压缩机。
冷凝管安装:
冷凝管需做 “坡度处理”(每 1 米至少下降 1cm),确保冷凝水能顺畅流到室外或排水口,避免积水倒流导致天花板漏水。
冷凝管不能与排水管、排污管共用(污水异味会通过冷凝管倒灌进室内),需单独走管,且末端需做 “水封弯”(防止蚊虫进入)。
2. 设备固定:室内机水平,外机稳固
室内机吊装:用膨胀螺丝固定在房顶承重梁上(避免固定在石膏板或轻体墙上,运行时会共振),且需用水平仪校准,确保机身水平(误差≤1mm)—— 倾斜会导致冷凝水在接水盘内堆积,从出风口漏水。
室外机安装:
放置在承重能力足够的平台(如混凝土台、金属支架),支架需做防锈处理(刷防锈漆),且与地面间距≥30cm(避免雨水浸泡)。
外机与墙面、其他障碍物的距离需满足:侧面≥50cm,背面≥30cm,顶部≥100cm(保证散热,距离太近会导致外机过热,频繁停机保护)。
外机底部需垫 “减震垫”(橡胶材质,减少运行时的震动噪音,避免噪音传递到室内)。
3. 保温处理:铜管 + 冷凝管全包裹,防止结露
所有铜管、冷凝管必须用B1 级阻燃保温棉(厚度≥15mm,点燃后能自熄,查看保温棉的 “阻燃标识”)全包裹,且接口处需用胶带密封(避免缝隙)—— 若保温不到位,铜管在夏季会结露(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凝结),导致天花板受潮发霉;冬季则会散发热量,降低制热效率。
保温棉不能有破损(施工时避免被工具刮破),若有破损需及时补粘,否则会成为 “漏点”。
后期验收:3 步测试 + 1 个关键检查,确保正常运行
安装完成后,不能直接签字验收,需完成 “压力测试、试运行、检修口预留”,确认无问题再收尾:
1. 压力测试:检测铜管是否漏氟
这是核心验收环节,由安装师傅操作:向铜管内充入氮气,保持压力在 “2.8MPa”(约 28 公斤压力),静置 24 小时 —— 若压力无下降(误差≤0.05MPa),说明铜管无漏点;若压力下降,需用肥皂水涂抹焊接点,找到漏点重新焊接(漏氟会导致制冷制热失效,且补充氟利昂成本高)。
2. 试运行:测试制冷 / 制热 + 噪音
开机试运行 30 分钟以上,测试:
制冷时,出风口温度应比进风口低 8-12℃(如室内 28℃,出风口应在 16-20℃);制热时,出风口温度应比进风口高 15-20℃(如室内 10℃,出风口应在 25-30℃)。
噪音:室内机运行噪音应≤40 分贝(人耳听着安静,无明显风声或共振声),外机噪音应≤60 分贝(室外听着无刺耳噪音,且不影响邻居)。
检查冷凝水:试运行时观察冷凝管排水是否顺畅(末端应有水滴连续流出),若排水慢或不排水,需检查管道坡度是否足够。
3. 检修口预留:方便后期维护
所有室内机对应的吊顶位置,必须预留检修口(尺寸≥40cm×40cm),位置需正对室内机的检修面板 —— 若未预留,后期设备故障(如滤网清洗、风机维修)时,需拆吊顶才能检修,成本极高。
四、其他注意事项:长期使用的 “隐形保障”
设计费:专业设计师会根据房屋结构、面积、朝向、使用需求等因素,为用户量身定制中央空调系统设计方案。设计费用通常包含在总安装费用中,但具体金额可能因设计师资历、设计方案复杂度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额外费用:如特殊环境下的安装,可能需要额外的安全措施或特殊设备,这些都会增加安装费用。此外,一些额外的服务,如系统清洗、保养计划等,也可能产生额外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