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缺点
优点:制冷均匀舒适度高,能平衡室内温度浮动在 0.5℃以内;采用嵌入式设计,节省空间且美观;平均寿命在 20 年左右,故障率较低;采用一拖多安装模式,能耗比高节能强。
缺点:安装成本较高,售价和安装费用整体偏高;安装过程复杂,需要品牌方介入设计,且后期将风口隐藏进吊顶,难度和时间线较长;电负荷要求大,对房屋线路质量有一定要求。
施工关键:盯紧 3 大核心环节,杜绝施工隐患
施工过程中,需重点监督 “管道安装、设备固定、保温处理”,这些是后期漏水、漏氟、噪音的主要诱因:
1. 管道安装:铜管 + 冷凝管,细节决定耐用性
铜管选择与焊接:
必须用国标无氧铜管(管壁厚度≥0.8mm,可查看铜管上的 “国标标识”),避免用薄壁管(易被腐蚀,导致漏氟)。
焊接时需用 “氮气保护焊”(焊接时通入氮气,防止铜管内壁生成氧化层,堵塞管道),若用普通焊接,氧化层会影响制冷效率,甚至损坏压缩机。
冷凝管安装:
冷凝管需做 “坡度处理”(每 1 米至少下降 1cm),确保冷凝水能顺畅流到室外或排水口,避免积水倒流导致天花板漏水。
冷凝管不能与排水管、排污管共用(污水异味会通过冷凝管倒灌进室内),需单独走管,且末端需做 “水封弯”(防止蚊虫进入)。
2. 设备固定:室内机水平,外机稳固
室内机吊装:用膨胀螺丝固定在房顶承重梁上(避免固定在石膏板或轻体墙上,运行时会共振),且需用水平仪校准,确保机身水平(误差≤1mm)—— 倾斜会导致冷凝水在接水盘内堆积,从出风口漏水。
室外机安装:
放置在承重能力足够的平台(如混凝土台、金属支架),支架需做防锈处理(刷防锈漆),且与地面间距≥30cm(避免雨水浸泡)。
外机与墙面、其他障碍物的距离需满足:侧面≥50cm,背面≥30cm,顶部≥100cm(保证散热,距离太近会导致外机过热,频繁停机保护)。
外机底部需垫 “减震垫”(橡胶材质,减少运行时的震动噪音,避免噪音传递到室内)。
3. 保温处理:铜管 + 冷凝管全包裹,防止结露
所有铜管、冷凝管必须用B1 级阻燃保温棉(厚度≥15mm,点燃后能自熄,查看保温棉的 “阻燃标识”)全包裹,且接口处需用胶带密封(避免缝隙)—— 若保温不到位,铜管在夏季会结露(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凝结),导致天花板受潮发霉;冬季则会散发热量,降低制热效率。
保温棉不能有破损(施工时避免被工具刮破),若有破损需及时补粘,否则会成为 “漏点”。
设计费:专业设计师会根据房屋结构、面积、朝向、使用需求等因素,为用户量身定制中央空调系统设计方案。设计费用通常包含在总安装费用中,但具体金额可能因设计师资历、设计方案复杂度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额外费用:如特殊环境下的安装,可能需要额外的安全措施或特殊设备,这些都会增加安装费用。此外,一些额外的服务,如系统清洗、保养计划等,也可能产生额外费用。
初步筛查:先看品牌(主流品牌)、使用年限(≤15 年)、核心部件状态(压缩机完好)—— 若 3 项均不满足,直接跳过经济评估,仅考虑合规性;
经济核算:联系 2-3 家正规回收商,获取 “上门评估报价”(需告知设备品牌、年限、功能状态),对比 “报价金额” 与 “拆卸 + 运输成本”—— 若报价≥成本,值得回收;
合规兜底:若设备含制冷剂、电路板,即使报价低于成本,也需找有资质的回收商处理(避免违法),此时 “合规价值” 优先于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