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量与续航:常见容量单位为毫安时(mAh),影响设备使用时长,如手机锂电池多为 3000-5000mAh。
电压规格:单体电压通常为 3.2V(磷酸铁锂)或 3.7V(三元锂),组合后可满足不同设备需求(如电动车电池组电压达几百伏)。
循环寿命:一般可充放电 500-1500 次以上,与充放电习惯、温度等相关。
性:需关注过充保护、高温稳定性,劣质电池可能存在起火风险。
选购与使用要点
选购:优先选择有认证(如 UN38.3、CE)的品牌产品,避免低价劣质电池。
使用:避免过度充放电,长期存放时保持电量在 30%-50%,远离高温和火源。
维护:定期检查电池外观(鼓包、漏液需及时更换),设备闲置时断开电池连接。
工艺选择决定加工成本差异
湿法回收:需使用化学试剂溶解金属,加工成本较高。例如,磷酸铁锂电池湿法回收单吨加工费约 1.13 万元,三元电池达 1.44 万元。
干法回收:高温处理工艺简单,但能耗高且污染大。磷酸铁锂电池干法加工费约 0.59 万元 / 吨,三元电池为 0.6 万元 / 吨。
生物法:虽环保但技术不成熟,成本远超工业应用水平。
三元锂电池(NCM/NCA)
湿法回收:总成本约 5.24 万元 / 吨(电池包 3.8 万 + 加工费 1.44 万)。
干法回收:总成本约 4.4 万元 / 吨(电池包 3.8 万 + 加工费 0.6 万)。
利润空间:含镍、钴等贵金属,湿法回收单吨利润可达 8046 元(利润率 14.91%),但需高纯度技术支撑。
消费电子电池
以手机电池为例,回收成本约 3000-5000 元 / 吨,主要因体积小、分拣难度大,且缺乏规模化回收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