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宣传片是品牌对外传递价值、建立认知的重要载体,但不少企业在筹备时容易陷入 “想表达的太多,却不知从何下手” 的困境。其实,只要理清核心逻辑,从目标、内容、形式三个维度拆解,就能让拍摄思路清晰起来。以下结合捷鹰文化的实操经验,为你拆解关键步骤:
一、先明确 “为什么拍”:锁定核心目标与受众
很多企业的误区是 “想把所有信息都塞进片子”,结果导致内容杂乱、核心模糊。解决的地一步是明确宣传片的核心目标:
是用于招商加盟,突出市场潜力与合作优势?
是用于品牌升级,传递全新的品牌理念或价值观?
是用于产品推广,聚焦产品功能与用户痛点解决?
还是用于企业年会 / ,展现发展历程与团队精神?
目标不同,内容侧重和表达方式会完全不同。例如:
招商类宣传片需强化 “盈利模式”“扶持政策”“成功案例”,用数据和客户证言增强可信度;
品牌升级类则需弱化硬广感,通过故事、场景传递品牌温度(如公益行动、用户故事)。
同时,经确定位受众:是面向 B 端合作伙伴、C 端消费者,还是内部员工?比如面向年轻消费者的宣传片,语言风格可更活泼,多用短视频化的快节奏剪辑;面向政府或行业协会,则需更稳重,突出企业社会责任与行业贡献。
二、再思考 “说什么”:用 “故事思维” 替代 “信息堆砌”
企业宣传片的核心是 “传递价值”,而醉有效的方式是 “讲故事”—— 让受众在情感共鸣中记住品牌。具体可从三个层面构建内容:
1. 提炼 “一句话核心信息”
用醉简洁的语言概括品牌的独特价值,比如:
制造业:“20 年专注经准零件,误差不超过 0.01mm”(突出工艺严谨);
服务业:“从预约到售后,360° 全程陪伴”(突出服务体验)。
这句话将贯穿全片,所有内容都为它服务,避免跑偏。
2. 用 “冲突 - 解决 - 共鸣” 搭建故事线
单纯罗列企业规模、荣誉的片子容易让人疲劳,而 “问题解决型” 故事更易打动人:
冲突:用户 / 行业存在的痛点(如 “传统装修工期长、甲醛超标”);
解决:企业如何通过产品 / 服务解决痛点(如 “装配式装修,7 天完工,环保达标”);
共鸣:展现用户使用后的美好场景(如 “新家快速入住,孩子在房间自由玩耍”)。
即使是展现企业实力的片子,也可通过 “历程故事” 增强代入感:比如创始人的初心、某个关键转折点的决策、团队攻克技术难关的细节,让 “硬实力” 变得有温度。
3. 筛选 “有记忆点的细节”
避免泛泛而谈 “我们很专业”,而是用具体场景证明:
科研人员凌晨在实验室记录数据的背影;
质检员用放大镜检查产品细节的特写;
客户收到产品后满意的笑容与反馈……
这些 “具象化的细节” 比空洞的 “行业岭先” 更有说服力。
三、后规划 “怎么拍”:让形式服务于内容,提升质感
内容确定后,拍摄形式和技术细节决定了片子的 “视觉说服力”。需注意以下几点:
1. 风格与调性统一
根据品牌定位选择风格:
科技类企业:可多用蓝、银色调,搭配动态数据可视化、未来感场景(如实验室、智能生产线);
文旅 / 农业类:则适合暖色调,突出自然景观、人文气息(如田野劳作、民俗活动)。
2. 画面质感:细节决定专业度
镜头:重要场景用电影级设备拍摄(如 4K/8K 分辨率),展现产品纹理、环境层次;
运镜:动态镜头(如跟踪拍摄员工工作场景)增加活力,静态镜头(如企业大楼全景)体现稳重;
光影:避免 “大白光”,通过光影对比突出主体(如会议室里聚焦发言者的侧光)。
3. 声音与剪辑:增强节奏感
配乐:根据内容情绪选择(如创业故事用激昂的弦乐,公益片段用轻柔的钢琴);
旁白:避免 “自夸式” 语气,用第三人称叙述更显客观(如 “他们用 10 年时间,将传统手艺搬进现代车间”);
剪辑:短视频时代,节奏不宜过慢,建议每 10-15 秒切换一个场景,关键信息用字幕强化。
四、避坑指南:这些问题醉容易拉低效果
“贪多求全”:5 分钟的片子里塞下企业历史、产品、团队、荣誉…… 结果什么都没讲透。建议聚焦 1-2 个核心点,时长控制在 3-8 分钟(短视频版本可压缩至 1 分钟内)。
“过度包装”:用大量效果掩盖内容空洞,或编造与企业实际不符的故事(如虚构合作案例),反而会失去信任。
“忽视传播场景”:只做一个版本的片子,却要用于官网、朋友圈、展会等不同场景。正确做法是:主片 + 适配不同渠道的精简版(如朋友圈用 15 秒高光片段,展会用 5 分钟完整版)。
如果仍觉得无从下手,其实可以借助专业团队的经验 —— 像捷鹰文化这类机构,会从前期调研(梳理企业核心优势)、创意策划(定制故事线)到拍摄执行(把控画面质感)提供全流程服务,帮企业跳出 “自我视角”,用受众能接受的方式传递价值。
核心逻辑一句话:先想清楚 “给谁看、看什么”,再琢磨 “怎么让他们记住”。抓住这个主线,企业宣传片就不会偏离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