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用途:若是用于教学,比如地理课上讲解地形地貌知识,为了让学生清晰看到各种地形特征的细节,一般会选用相对大些的比例,像 1:200、1:300 等,便于观察理解;而用于科研方面,例如对某一特定地质构造进行模拟研究,比例则要根据需要呈现的研究对象大小和研究重点来定,可能需要非常大的比例来突出关键细节。
规划展示用途:对于城市规划、园区规划等展示类沙盘,若要展示整体布局、交通流线等宏观层面内容,常采用较小比例,如 1:1000、1:2000 等;但如果要重点凸显某个局部的具体建筑设计、景观打造等,那在这个局部区域可以适当放大比例,采用 1:500 等比例来详细呈现。
制作成本与时间限制
成本因素:大比例的沙盘模型由于需要更精细地制作,耗费的材料往往更多,像制作精细的建筑模型构件、景观小品等材料用量会增加,而且制作时间也更长,人力成本随之上升;小比例模型相对来说成本会低一些,材料用量少、制作步骤也可适当简化。所以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要结合其他因素权衡,选择一个既能满足展示需求又不至于成本过高的比例。
时间要求:如果制作周期比较紧张,较小比例的模型制作起来相对更快捷,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而大比例模型需要精雕细琢更多细节,耗时久,要确保时间允许时再考虑采用。
细节呈现要求
强调宏观布局:如果制作沙盘主要是为了呈现整体的布局、各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等宏观层面内容,例如交通网络规划、产业园区的功能分区等,那么不需要太大比例,小比例就可以清晰展示这些宏观信息。
注重细节展示:但要是重点在于展示具体建筑的外观装饰、内部结构、人物和设施等细微之处,像古建筑模型要体现独特的斗拱、雕花等细节,或者楼盘模型要展示精致的户型格局,那就得选择大比例,以保证这些细节能够被准确、清晰地呈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