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产品  >  正文

北京朝阳区六必居大桶酱油,火锅配料,拌面凉菜

价格:面议 2024-06-15 08:44:01 54次浏览

国标

因为中国没有有效手段来区分酿造酱油还是配制酱油,市场上基本没有配制酱油的身影。只要合法使用食品添加剂,不管是酿造酱油还是配制酱油,都是可以放心食用的。

1.

高盐稀态发酵酱油(含固稀发酵酱油):以大豆/或脱脂大豆、小麦和/小麦粉为原料,经蒸煮、曲霉菌制曲后与盐水混合成稀醪,再经发酵制成的酱油。

2.

低盐固态发酵酱油:以脱脂大豆及麦麸为原料,经蒸煮、曲霉菌制曲后与盐水混合成固态酱醅,再经发酵制成的酱油。

3.

国家标准号:

酿造酱油:GB18186-2000

配制酱油:SB 10336-2000

酱油中甜味主要来自于原料中的淀粉经曲霉淀粉酶水解生成的葡萄糖和麦芽糖;其次是蛋白质水解后所产生的游离氨基酸中呈甜味的甘氨酸、丙氨酸、苏氨酸和脯氨酸等;在发酵过程中,水解生成的甘油微甜。

酱油中的有机酸有二十多种,酱油的酸度以呈弱酸性(含酸1.5%左右)时适宜,可产生爽口的感觉,且能增加酱油的滋味。

酱油的成分中有呈苦味的物质存在,但苦味在酱油合成中被改变了味道,苦味消失。

通常情况下,酱油需与食盐并用,应先调入酱油,待酱油确定后再调入适量的盐,即所谓“先调色,后调味”。

酱油在加热过程中有三个变化:糖分减少,酸度增加,颜色加深。因此,必须把握好用酱油调色的尺度,防止成菜的色泽过深。

酱油用的原料是植物性蛋白质和淀粉质。植物性蛋白质便取自大豆榨油后的豆饼,或溶剂浸出油脂后的豆粕,也有以花生饼、蚕豆代用,传统生产中以大豆为主;淀粉质原料普遍采用小麦及麸皮,也有以碎米和玉米代用,传统生产中以面粉为主。

食用禁忌

1. 酱油易霉变,在夏日一定要注意密闭低温保存至阴凉处;

2. 服用血管疾病、胃肠道疾病的时,应禁止食用酱油烹制的菜肴,以免引起恶心、呕吐等副作用;

3. 发霉变质的酱油不能吃。

在服用优降宁、闷可乐等心血管疾病及胃肠道疾病时,不可与酱油同食,否则会引起恶心、呕吐等副作用。

联系我们 一键拨号18611667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