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产品  >  正文

北京大兴区旧书回收,24小时快速响应

价格:面议 2025-01-21 05:00:01 169次浏览

清末,石印技术的发展让图画的印刷更为方便,连环画这一形势也受到了更大的推广。光绪十年(1884年),《申报》馆为增加新闻的可读性,出版了新闻连环画《点石斋画报》,内容涉及当时的时政新闻,随报赠送。因为那个时期摄影作品很少,这些新闻图画侧重纪实,有许多内容反映了机械文明的新事物和当时的风俗街景。这些内容已经成为反映那个时代的直接的史料。后来随着摄影事业的发达,这种形式的时效性已经无法能及,也就逐渐消亡了。1899年,上海文艺书局出版了石印的《〈三国志演义〉全图》,这是部用连环画的形式来表现文学原著内容的作品。

1978年后,中国的建设开始恢复,连环画也迎来了第二个繁荣期。以1982年为例,全年共出版连环画作品2100余种,单本印量10万册,相当于1960年代印量的20倍。这期间连环画题材更为广泛,各国文学改编的连环画层出不穷。在形式上除了小人书经久不衰,许多16开的连环画书籍也大量出现,彩色画幅的作品有些也十分精美,收入对于创作人才的培养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1980年,中央美术学院开设了连环画专业,连续招生10年,于1990年撤销。1985年,中国连环画出版社成立,这是以画种分工成立的国营专业出版社。

丰子恺把为鲁迅小说以漫画连环画形式普及,称作“译画”。他说“译画”“就好比在鲁迅先生的讲话上装一个麦克风,使他的声音扩大”。为了使鲁迅的声音扩大,丰先生对“安装麦克风”的工作可谓乐而不疲,兴致盎然。他在全国解放之时,又把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祝福》、《孔乙己》、《故乡》、《明天》、《风波》、《药》、《社戏》、《白光》“译画”成140幅连环画,由上海万叶书店出版。

木刻连环画

木刻连环画产生于1942年的解放区,当时毛泽东同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解放区的画家们以此形式投身于连环画创作中,产生很大影响。

代表作成册的有彦涵1944年创作于延安的《狼牙山五壮士》,由周恩来转送给美国记者后,1945年美国的《生活》杂志为其印发了袖珍本。后又出品了木刻连环画,代表作有《胭脂》《杨门女将》等,力群的《小姑贤•刘保堂》、邵宇的《土地》、李少言的《日军守备队的生活》、杨中流的《三勇士》,1933年鲁迅、郁达夫等译注了麦绥莱勒的《一个人的受难》《光明的追求》《我的忏悔》《没有字的故事》等木刻连环画。

联系我们 一键拨号1850009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