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材料
1、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的《公司设立登记申请书》;
2、全体股东签署的公司章程;
3、法人股东资格证明或者自然人股东身份证及其复印件;
4、董事、监事和经理的任职文件及身份证复印件;
5、指定代表或委托代理人证明;
6、代理人身份证及其复印件;
7、住所使用证明。
经营范围是企业可以从事的生产经营与服务项目 [1] 。它反映的是企业业务活动的内容和生产经营方向,是企业业务活动范围的法律界限。
初次注册公司,不知道如何确定经营范围时,可以直接参考行业内同类公司。
以互联网科技公司为例,其经营范围如下:
网络通信科技产品领域内的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转让、技术服务,计算机网络工程,计算机软件开发及维护,计算机辅助设备的安装及维修,电子产品的安装和销售,计算机及相关产品(除计算机信息系统专用产品)、办公用品的销售,企业管理咨询(除经纪)。
资质即有做某事的资格,在公司注册过程中就是指某些经营项目需要取得相应部门的许可后方能办理营业执照或开始经营。
也就是说,一些特殊行业的公司注册是需要取得相应部门的许可之后才能设立的(例如ICP经营许可证即《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就需要当地通信管理部门核发),这种许可分为前置许可和后置许可。现在,前置许可越来越少,后置许可越来越多,对需要设立这些行业的公司的人来说,这就更加方便了。
例,互联网经营企业涉及到以下产品/行业的,需要另行申请特定资质:(请申请者根据实际业务及行业,办理相关资质,可以在线咨询快法务。)
认缴制
注册资本实行认缴制后,工商部门只是做登记,不要求申请人提供验资报告,但是公司章程还是需要注明股东出资金额,以及金额的认缴期限。各股东应在承诺的认缴期限内缴纳完毕,并以认缴的出资额为限承担责任。
工商部门会对企业进行抽查,如果企业在认缴期限到期后,银行的对公账号上的金额没有达到之前确定的认缴金额,工商部门将会对该企业进行处罚,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向社会进行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