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产品  >  正文

清远烟酒礼品回收,公司资质齐全

价格:面议 2024-06-27 05:13:01 383次浏览

1990年,中国要举行亚洲运动会,恰巧亚运会的吉祥物是可爱的熊猫,北京要求上海能供应熊猫香烟,但熊猫香烟受原料的限制,不能成批量的生产。市烟草公司研究决定采用一牌两色的方案,即用熊猫的牌号和商标,将底版改成桔黄色,配方水平稍高于中华又低于蓝色熊猫,规格为84毫米过滤嘴。当时共生产了一百箱黄熊猫香烟,又生产了三箱蓝熊猫香烟,共一百零三箱熊猫香烟供应了亚运会之用。黄熊猫香烟就由此而生。

生产“中华”烟的问题是原料,刚开始生产时,用的原料全是进口烟叶,后用国产烟叶替代,质量不够上乘。1954年,轻工业部食品工业管理局派出工作组到烟厂,就“中华”烟质量问题开展调研。在研究试制国产烟叶替代中,使用了许昌、山东、福建、贵州等烟叶(从一、二级烟叶中选拔)。在计划经济的年代,中央规定,上述地区的一、二级烟叶全部调拨到上海,以确保“中华”烟的生产量。同时规定,“中华” 烟配方由食品工业管理局管理,调整配方结构须得到批准。

从上等烟叶中去挑选中华原料比例不大,当年一般仅10%左右,需要提供的数量很大。记得1980年烟叶减产,上等烟紧张,山东临沂地区有7包上等烟调到开封烟厂,省公司知道后,责成必须追回,调给上海,否则停止对开封一切调运,开封烟厂只得把7包烟叶用零担运往上海,说明了对上海调拨上等烟保证中华烟生产的严肃性。

利用这些烟叶的适当调配,结合选叶、退梗、人工发酵处理等技术措施,逐步减少了美国烟叶的用量,并一度实现了完全用国产烟叶生产“中华牌”卷烟,解决了原料的供应问题。 应当说明,当时“中华牌”卷烟的生产是作为一项政治任务的,公司领导对此十分重视。1954年食品工业部曾派工作组专门赴上海检查“中华牌”卷烟质量,规定“中华牌”卷烟配方如有较大的变动,必须经部里批准,并在原料供应等方面给予了政策上的大力支持。“中华牌”卷烟的产量虽然不大,但上烟公司和生产厂一直在不断努力改进质量,把它当作政治任务来完成,其政治意义是不可低估的。

联系我们 一键拨号13415610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