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权鹏宝利科技有限公司

基金头骨业务无奈叫停发生了什么

价格:面议 2022-02-03 09:09:01 219次浏览

两家已获试点资格的银行,筹备多时的“真”基金投顾业务,目前处于“暂缓”状态。原因究竟是什么?券商和公募,在基金投顾业务方面也仍存在着一定的忧虑问题包含:对于目前的清淡的市场现有策略能否应对?当前服务是否能够需求?盈亏问题和产品的代销和基金投之间的关系怎样进行处理?

目前包含三家试点银行在内的多家银行,事实上从几年前就已经陆续在手机银行APP上推出了“智能投顾”服务。它们的大致运作逻辑是:通过客户的风险测评、问卷回答或存量资产数据得出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为其匹配相应的投资组合。而投资组合通常会按风险等级的不同分为保障类、稳健类、灵活配置类、积极进取类等,给出各类资产的建议比例,并按资产类别分别匹配产品。

综合资本市场标准网数据,共有60家机构获得了基金投顾业务试点资格,包括29家券商、25家公募基金、3家基金销售公司,以及3家银行。

据公开信息,目前批18家试点机构(2021年之前获批)中,除3家银行外已经全部上线了基金投顾服务;第二批42家试点机构(2021年获批)同样表现积极,至少已有东方证券、招商证券、中信证券、国信证券4家券商,以及广发基金、博时基金、招商基金3家公募基金相继宣布展业,而包括财通证券在内的部分机构业已完成现场检查,只待业务上线。

值得注意的是,中信证券称,该公司基金投顾业务正式展业仅30个工作日,签约资产就突破了30亿元。而另一家刚展业券商的财富管理人士也向券商中国记者透露,其基金投顾业务进展超出预期。

券商似乎正在加速进入基金投顾赛道,迫不及待要从卖方投顾转向买方投顾。但事实上,这一转型显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

“去年批机构开展基金投顾业务的时候,市场很帮忙。但如今市场行情清淡,才是真正考验机构投顾能力的时候。”有券商人士表示了自己的担忧。

众所周知,买方投顾不仅考验机构的投研和配置能力,更考验“顾”的陪伴式服务。但目前行业内具有专业投顾资质的人才本就稀缺,在市场行情不佳的情况下,策略收益回撤叠加投顾人员分身乏术,前期快速扩张的客户不免会出现流失。“一些机构签约资产增速已经放慢,甚至有的出现了负增长。”

与此同时,如何处理基金投顾与产品代销之间的关系,也成为券商们需要重新思考的问题。

首先,产品代销已是相当成熟的盈利模式,而基金投顾的普惠基因则决定了其短期无法贡献多少新增利润。一些券商即便意识到了基金投顾的发展空间,但考核激励导向仍是过去搞代销的那一套。“赚钱还是赚吆喝,成了机构不得不直面的难题。”

其次,不少头部券商也早就在代销产品过程中,尝试过投资组合顾问服务,与如今买方基金投顾几乎只是“半托”与“全托”的区别。既然过去就是用类似的方式开展代销业务,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那为何还要费劲转型基金投顾呢?

有券商人士认为,券商拿下基金投顾业务试点资格并上线相关服务,影响并非是业务模式的革新,而是将买方投顾思维进行了强化和明确,促使券商加大在这一领域的投入。而当前基金投顾试点机构迅速扩容,也正是监管希望推动更多机构站在客户立场代客理财,体现金融普惠价值。

店铺已到期,升级请联系 18670343956
联系我们一键拨号15620603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