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森祥水产养殖基地

镇江黄骨鱼水花批发,无需担心销路

价格:面议 2022-12-10 06:05:01 1029次浏览

小瓜虫小瓜虫主要寄生在皮肤、鳍条、头、口腔以及眼部等部位,体表粘液增多,严重就形成白点,镜检为椭圆形或球形,体披有分布均匀的纤毛,体中部有一个马蹄形或香肠状的大核。感染症状:早期聚团于水面或岸边,游动缓慢、摄食减退,严重时,继发细菌真菌感染,死亡率极高,甚至全军覆没。

活体背部黑褐色,至腹部渐浅黄色。沿侧线上下各有一狭窄的黄色纵带,约在腹鳍与臀鳍上方各有一黄色横带,交错形成断续的暗色纵斑块。尾鳍两叶中部各有一暗色纵条纹。 [4]

性别鉴别:黄颡鱼的性别主要可以从第二性征加以鉴别,雌体腹鳍后面依次是肛门、生殖孔和泌尿孔,其中后面两孔靠得很近。性成熟的雌亲鱼体形较短粗,腹部圆而饱满,且富有弹性,将雌亲鱼从背部向上托起,外观上可以看到比较明显的卵巢轮廓,生殖孔明显,红肿略外突。雄性个体腹鳍后面依次是肛门、生殖突,生殖突末端的开口是泄殖孔。性成熟的雄亲鱼个体一般大于雌亲鱼个体,在臀鳍前肛门后有明显的0.5~0.8厘米生殖突起,呈乳头状,略显红色。

黄颡鱼仔鱼孵出1~3天,体长5.0~8.0毫米,从自身卵黄囊吸取营养,行内源性营养。4天以后卵黄囊基本消失,体长8.1~9.0毫米为仔鱼开口摄食阶段,主要摄食轮虫、小型枝角类及桡足类幼体,9.0毫米l以上仔鱼完全以外界食物为食,行外源性营养。全长13.1~14.00毫米的仔鱼,随鱼体生长,口径增大开始摄食大型枝角类及桡足类和一些原生动物。全长15.1毫米以上的仔鱼,则开始摄食更大的动物,如摇蚊幼虫及寡毛类等。所以黄颡鱼仔鱼摄食的变化规律为轮虫(小型枝角类、桡足类幼虫)一大型枝角类(桡足类)一摇蚊幼虫(寡毛类)。

虽然黄颡鱼的食性较广,但饵料组成都比较简单,不同的体长阶段都是以1~3种饵料生物为主,而且由浮动生物向底栖动物转变。 [6]

生长规律

黄颡鱼属小型鱼类,生长较慢,黄颡鱼0+-2+龄为性成熟前的旺盛生长阶段,平均增长率较高。特别是1+龄阶段生长最快,一般至1+龄大部分性成熟,2+龄全部性成熟,3+龄以后体长相对增长率递减明显,但由于性腺的发育,体重相对增长率递减缓缓慢。 [6

店铺已到期,升级请联系 15923987592
联系我们一键拨号13627228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