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模具复杂程度和新旧程度,确定适当的模具预防性维修周期。适当的模具预防性维修周期应当是模具使用中将要出现故障而还没有出现故障的压铸模次。模具使用中已经出现故障,不能继续生产,被迫进行修理,不是被提倡的方法。
根据模具复杂程度、新旧程度和粘模危险程度,确定模块消除应力周期(一般5000~15000模次进行一次)和是否需要进行表面处理。
确定合理的生产率,规定每一次压射周期的循环时间。过低的生产率固然不利于提高经济效益,过高的生产率往往以牺牲模具寿命和铸件合格率为代价,算总帐细帐经济益可能更差。
根据压铸模实际确定正确的模具冷却方案。正确的模具冷却方案对生产效率、铸件质量、模具寿命有极大的影响。方案应规定冷却水开户方法,压铸几个模次开始冷却,相隔几个模次分几次把冷却水阀门开到规定开度。点冷却系统的冷却强度应由压铸工艺工程师现场调定,配合喷涂达到模具热平衡。
确定正确的压铸参数。在确保铸件符合客户质量标准的前提下,应使压射速度、压射压力、合金温度。这样,有利于降低机器、模具负荷,降低故障,提高寿命。根据压铸机特性、模具特性、铸件特性、压铸铝合金特性等腰三角形,确定快压射速度、压射压力、增压压力、慢压射行程、快压射行程、冲头跟出距离、推出行程、保压时间、推了复位时间、合金温度、模具温度等。
由此可见;铸件的形状和精度、表面要求和内部质量、生产操作的顺利程度等方面,常常是与压铸模的设计质量和制造质量有直接关系的。更重要的是模具设计并制造好以后,可以再修改的程度就不大了,上述的作用与铸件质量的关系也就相对地固定了。
其中,压铸模的设计,实质上则是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因素的预计的综合反映。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通过分析铸件结构、熟悉操作过程、了解工艺参数能够施行的可能程度、掌握在不同情况下的填充条件以及考虑到对经济效果的影响等等步骤,才能设计出合理的、切合实用并能满足生产要求的压铸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