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中每次蒸完酒后的酒醅经过扬凉、加曲后都要堆集发酵4-5天,其目的是使醅子更新富集微生物,并使大曲中的霉菌,嗜热芽孢杆菌、酵母菌等进一步繁殖,起二次制曲的作用。堆集品温到达45-50℃时,微生物已繁殖得较旺盛,再移入窖内进行发酵,使酿酒微生物占据优势,保证发酵的正常进行,这是酱香型白酒生产独有的特点。
由于回酒较大,入窖时醅子含酒精已达2%(v/v)左右,对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起到积极的作用,使产出的酒绵柔、醇厚。
大曲定义:以小麦或大麦和豌豆为主要原料,将其粉碎、加水、压制成砖状的曲胚,在一定温度和湿度下使自然界的微生物进行富集和扩大培养,再经风干而制成的含有多种菌的一种糖化发酵剂。
大曲的类型: 高温曲: 制曲品温高达60℃以上,显著的制曲工艺特点是高温“堆曲” 用于生产茅香型曲酒。 中温曲: 制曲品温不超过50℃,显著的制曲工艺特点是制曲工艺着重于“排列” 用于生产汾香型曲酒。 偏高温大曲:制曲品温在55-60℃左右的大曲。用于生产浓香型曲酒。
五粮液
真酒瓶盖上有PET聚酯盒防伪标识,内盖扯开后便不可复原。
醒目的“五粮液”三个大字也是作为一种特殊识别标志,商标图案底部用黄色谷穗衬映,谷穗以上全部套红,“五粮液”三个字是谷穗图形略凸起,商标背面印有出厂日期,透过酒液和瓶体就能看清楚。
专用防伪标识采用特殊的一次性材料制作,在自然光下,可以清晰地看见防伪标识上印有红色的“五粮液”图案,还印有“SP”英文字母,变换酒瓶角度,字母时隐时现。
电码防伪标识有涂层区域可以刮开,有22位数字的防伪码,这22位查询数字与外包装的数字不一样,可以登录五粮液的查询网查询或者拨打电话查询。
七十年代的五粮液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2012年9月,在北京嘉里酒店举办的一场拍卖会上,产于1971年12月的红旗牌五粮液拍得161000元。那么七十年代的五粮液有哪些特征呢?今天分享的就是七十年代五粮液的年代特征,我们一起来领略这个时代五粮液的风采吧!
七十年代五粮液主要为前期的“红旗牌”与中后期的“长江大桥牌”,红旗象征着火红的年代,而南京长江大桥在新中国发展史和中国桥梁史上更有划时代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