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鱼,是乌鳢[lǐ]的俗称。乌鳢属鲈形目、鳢科 [1] ,是鳢科鱼类中分布最广、产量的种类 [2] ,又名乌鱼、生鱼、财鱼、蛇鱼、火头鱼、黑鳢头等。
黑鱼亲鱼放养池的大小应根据每一次繁殖量的多少而定。例如一次能繁殖50~70对,基本上按每10平方米放养1对的原则,则选择0.6~1亩的池塘;如果一次只能繁殖30~40对,则选择0.3~0.6亩的池塘。因为黑鱼拉网捕捞起捕率较低。一般是将池水抽干捕捉,对亲鱼刺激很大。池塘过大,亲鱼过分集中,多次抽干,多次捕捞,不仅浪费人力、物力,而且多次强烈刺激,会造成亲鱼的性腺退化,影响后面几批的催产效果。所以应采取每池的放养量和每次繁殖量配套的原则选择亲鱼池的大小。池深1.5~2米为宜,水深1~1.5米,池埂高出水面0.5米以上。若池深只有1~1.2米,水深也可在0.8~1米,四周插上竹篱笆或旧鱼网围栏,高1.5米,防止黑鱼跳出池塘。
放养前做好鱼池的清整消毒工作,一般采用干塘消毒。若淤泥过厚,要挖掉过多的淤泥,留下20厘米深左右。每亩用50~75公斤生石灰清塘,注水10天后可以放养亲鱼。在池中养殖少量的水花生、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以供黑鱼隐避栖息,同时有防逃作用。如果选择的亲鱼是野生的,亲鱼池中可放养一些小杂鱼,规格要小,不宜过大。
黑鱼繁殖关键是看水温,一般水温稳定在20℃以上时,就可以进行繁殖。为了达到更好的繁殖效果,在繁殖前20天左右需进行一次性腺成熟情况的检查。方法是将亲鱼池水排干,进行逐条检查亲鱼的性腺成熟程度,并按成熟程度分池放养。
检查性腺时的困难是雌雄鉴别。黑鱼的第二性征差异不明显,从外形上很难鉴别。特别是黑鱼人工繁殖时要采取对组繁殖(单繁),因此雌雄的鉴别十分重要。如果有一尾亲鱼选错,那么这一组就不可能进行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