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鳢是肉食性的鱼类,生性凶猛,食量较大。捕食对象一般随鱼体的大小而异。子稚幼鱼主要摄食轮虫、挠足类、枝角类及摇蚊幼虫等;幼鱼主要摄食水生昆虫的幼虫、小鱼小虾等;成鱼则以各种小型鱼类和虾类为捕食对象。捕食的鱼类在不同水域有很大的差别,但通常多为该水域的优势种群。例如,黑龙江中的乌鳢主要捕食鲫鱼、鲤鱼、雅罗鱼、鰟鮍、蛇鮈等;长江流域则以刺鳅、沙鳅、泥鳅、鲫鱼、鰟鮍类为主。此外乌鳢还具有自相残杀的习性。乌鳢的食量与水体温度有着紧密的关系,夏季水体温度高时乌鳢的摄食量非常大;当水温在12℃以下时便会停止摄食。
不同水域的乌鳢成熟年龄有差别,长江水系2龄成熟,黑龙江水系3龄成熟。产卵期南方水域在5-7月份,北方水域在6-7月份。乌鳢的产卵场通常会具有以下两个主要特点:(1)水草丛生的场所,底质通常为淤泥;(2)避风的浅水,静水或水流缓慢的地区。生殖季节,亲鱼会成对地活动于产卵场,非常活跃,常常会跃出水面,在水草丛中营助产卵巢,此间雌鱼和雄鱼均腹部向上排卵和排精。乌鳢属于1次产卵类型,产卵后一对亲鱼或仅雄鱼潜伏在产卵巢附近守护幼卵,不让别的鱼类或蛙类靠近,以免子代受到伤害。鱼卵孵化后,当幼苗长至3厘米左右时,活动范围开始扩大,此时亲鱼与幼鱼群聚在一起,成鱼在鱼苗周围跟随保护。经历20天左右的守护,仔鱼发育到稚鱼阶段开始散群,亲鱼才停止其护幼行为。
亲鱼的放养关键是密度、时间和雌雄比例。密度一般按每亩放养100~150公斤,最多不超过200公斤。应按亲鱼的规格大小而定,一般在150~250尾。密度不宜过高也不宜过低,过高会影响亲鱼的活动空间,过低不容易驯养,特别是野生亲鱼,这些都会影响亲鱼的性腺发育。时间安排于9月。9月水温在25℃~30℃,从高温逐渐转凉,有利于亲鱼越冬前的培育,摄食比较旺盛。亲鱼通过捕捞、运输,特别是野生亲鱼到了新的生态环境中,常不会觅食。而9月放养尚可通过两个多月的驯养,使之适应新环境,恢复体质,促进性腺的发育,提高雌鱼的产卵量。黑鱼放养时雌雄比例基本上按1:1混养。这时雌雄比较难以判别,所以只能说基本上放养数要比实际需要量略大一些。黑鱼亲鱼下池前用2%~3%的食盐水消毒或用浓度为30×10^-6的福尔马林溶液药浴10分钟左右,消毒后放入已准备好的亲鱼池。
饵料培育:利用土池培育天然饵料,面积2~4亩,两个以上池塘,施用肥水膏、光合细菌等肥水,浮游动物的繁殖盛期要与鱼苗的开口摄食时间一致,可以从水色、透明度上进行判断,当水色转浅、呈现灰白色,或透明度增加时,为捞取浮游动物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