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锦亿丰瑞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湖北泥鳅养殖技术,拥有完善售后服务

价格:面议 2020-10-09 03:33:01 100次浏览

泥鳅(学名: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是鳅科、泥鳅属鳅类。体长形,呈圆柱状,尾柄侧扁而薄。头小。吻尖。口下位,呈马蹄形。须5对(吻须1对,上颌须2对,下颌须2对)。眼小,侧上位,被皮膜覆盖,无眼下刺。鳃孔小。鳞甚细小,深陷皮内。侧线完全。侧线鳞多于150。鳔很小,包于硬的骨质囊内。背鳍短,起点与腹鳍起点相对。胸鳍距腹鳍较远,具不分枝鳍条1,分枝鳍条10。腹鳍不达臀鳍,具不分枝鳍条1,分枝鳍条5-6。臀鳍具不分枝鳍条2,分枝鳍条5。尾鳍圆形。体上部灰褐色,下部白色,体侧有不规则的黑色斑点。背鳍及尾鳍上也有斑点。尾鳍基部上方有一显著的黑色大斑。其他各鳍灰白色。

泥鳅在底泥中或水的底层淤泥中活动,且喜昼伏夜出,长期在黑暗环境使其视力退化。但触须、侧线等却十分敏感,在避敌和觅食活动中起到关键作用。泥鳅除了用鳃呼吸外,还能进行肠呼吸,所以它对低溶氧的忍耐力很强。在缺水的环境中,只要泥土保持湿润,泥鳅仍可存活很长时间。泥鳅对环境的适应性很强,因而在鳅科100余种鱼类中,唯独泥鳅数量最多,分布最广。

泥鳅广泛分布于亚洲沿岸的中国、日本、朝鲜、俄罗斯及印度等地。

具体分布:中国(天津、河南、广西、北京、黑龙江、山西、安徽、江西、福建、浙江、湖南、山东、广东、吉林、辽宁、香港、台湾)、日本、韩国、朝鲜、俄罗斯(萨哈林州、阿穆尔州)、西班牙、越南、澳大利亚、柬埔寨、加拿大、德国、意大利、哈萨克斯坦、菲律宾、西班牙、泰国、土库曼斯坦、美国、乌兹别克斯坦、老挝、缅甸。

主要价值

药用:活体可以入药,性味甘,性平,具有补中益气、益肾暖脾、除湿退黄、祛湿止泻、止虚汗等功效,可用于脾虚泄泻、消渴、小儿盗汗水肿、小便不利、痔疮、皮肤瘙痒等。《本草纲目》记载泥鳅“暖中益气,醒酒,解消渴”。

店铺已到期,升级请联系 15923987592
联系我们一键拨号19151035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