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知乎上的一个话题,
想必每个人身边都会遇到类似的家长。
想要让孩子上的学校,
要给孩子买学区房,
为了孩子的教育,
不计成本的人大有人在。
可是这个家长的目的不仅如此,
而是为了进入上一层的圈子。
我一年只有7万的收入,老婆却想要让儿子读一年5万学费的幼儿园,她说圈子很重要,圈子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这个话题获得了1000万的浏览量,可见刺激了很多家长的神经。
我在一个三线小城市4店做销售,每个月平均下来只有6千左右的收入,因为儿子马上3岁要选择幼儿园了,老婆就一直说要选择一个好的,因为能读好幼儿园基本都是有钱有势的人,以后儿子的圈子和我们的圈子都会有很多有用的人脉,我一直觉得有多少钱多少能力办多大事儿,融不进去的圈子为什么一直要强行走进去?
儿子读了1万多一年的幼儿园,就一定没有出息吗?现在每天都跟我吵架,说我没有出息,没有作为更没有眼光和格局(因为她是大学生我是高中毕业经常说我们没有共同语言,跟我交流很累)。
我也觉得我没有出息,挣得太少无力负担家庭开支(房贷一年要3万,还有小朋友的保险7000,一年到头基本上剩不了什么钱)太累了,太累了,不知道怎么办了
圈子不同,不用融。
融进去得多累呀。
门里面的都是豺狼虎豹,
你进去了依然是羊。
他们是吃肉的,你是吃草的,如何能够共融。
前几天有一个备受争议的文章:
《到华二初中读书,你真的想好了吗?》
大概是说我们学生的家长都是精英,
艺术家,教授,书画家,作家,精英人士,
为我们的第二课堂提供了丰富的选修内容。
其中有一句话说的很现实:
适合的都是的,勉强的都是煎熬的。
勉强进去了,
也是在食物链的层,
也是最被人看轻的那一种。
可以想想,
如果孩子进入了5万学费的幼儿园,
那么心理得受到多大的摧残。
在知乎这个问答里,有一个学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阐述了这个观点。
他的家庭只是普普通通的工薪阶层,
家里的代步车还是10万以下的。
爸爸妈妈为了让他上他们市区的私立高中,
几乎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
然后进入学校怎么样呢?
他就没有看见过第二辆10万以下的车。
虽然他的成绩一直是的,
但是内心是处在煎熬之中。
身边的同学出身非富即贵,
是无法融入进去的。
初中之后还能联系的同学,
也就不过是寥寥几人,
而这其中还包括了自己的小学同学。
想想,既然同学之间都几乎不联系了。
那么家长肯定也就不再联系了。
父母想通过孩子进入更高一层的愿望也就落空了。
关于题目中的话题,
有更多人谈到了圈子。
以为认识了某某某,
或者加了某个大人物的微信,
就能形成了自己的人脉,
就进入了人家的圈子了吗?
可真不是这样的。
人脉的基础是价值交换,
欲先取之,必先予之。
你说你能帮人忙啊。
可是你帮人一万块的忙,
想让别人帮你一百万的忙,
那你就是在占便宜。
当你无法给予对方同等价值的时候,
怎么能期待对方能够帮助你飞黄腾达呢?
所以,
当你自己不是足够的时候,
认识再多的人也是惘然。
可是,期待利用孩子跃龙门的父母不再少数,
他们这样做的本质就是:
自己不思进取,痴心靠着孩子鲤鱼跃龙门。
有一句话说的很好:
合格父母的标志是把家族兴衰的重任一担挑,不合格家长的标志是,把为家族创造荣耀的重担让孩子挑,自己则不思进取。
家长,还是要把劲儿用在自己身上。
当孩子是幼儿园,
或者小学的年龄的时候,
家长们大多都是30岁左右的年纪,
这个年纪正是要努力奋斗的时候。
要给孩子演示看,
自己是如何通过努力,
使家庭生活变好的,
这样才能给孩子树立好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投机取巧的思想一旦让孩子树立起来,那可真就是得不偿失了。
其实,父母的这种思想,
这种行为也是一种啃小的思维。
也就是最近这几年,
啃小的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啃小族,说的直白一些,
就是父母把孩子当做赚钱的机器,
无形的压榨孩子。
比如之前的童模事件,
3岁的童模被妈妈用脚踢。
父母带着孩子去赶各种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