豚鼠食量较大,对习惯了的饲料食欲旺盛,但对变质的饲料特别敏感,常因此减食或废食,甚至引起流产。对抗菌素也特别敏感,投药后容易引起肠炎,如使用青霉素,不论剂量多大,途径如何,均可引起小肠和结肠炎,甚至使其死亡。对青霉素的敏感性比小鼠高1000倍,故用青霉素治疗时应特别小心。与大鼠和小鼠相反,它夜间少食少动。
豚鼠听觉好,胆小、易受惊吓,因此环境应保持安静,噪声在50分贝以下,最适温度20~24℃。控制要求范围18~26℃。超过30℃时,豚鼠体重减轻、流产、死胎、死亡率高,低于15℃时繁殖率、生长发育率降低,疾病发生率上升。湿度应保持在40%到60%之间。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豚鼠抵抗力下降,易患疾病。氨浓度在20mg/L以下,气流速度10~25 cm/s。氨浓度的高低与豚鼠肺炎发病率密切相关。豚鼠需要一定的活动面积,哺乳期所需活动面积更大,一般体重300克的豚鼠大约需要300平方厘米的活动面积,800克豚鼠则需1000平方厘米。
黑豚是哺乳类草食动物,其体形小(0.5--0.65千克),药、食两用。经过3-4个月的饲养,到体重0. 65千克即可上市。黑豚肉质鲜美细嫩,易消化吸收,民间视为“强身珍品”,毛皮可加工利用。现将其关键养殖技术介绍如下。原产于南美洲、体型较小的一种豚。其体型小(0.5-0.65公斤公斤),黑豚性情温和,喜欢群居,胆小、怕惊、怕干扰、听觉敏锐。全身黑毛、黑眼睛、黑嘴巴、黑脚、无尾巴,耳朵及四肢短小,不善跳跃,一般不咬人,也不抓人。中国古代就有食用黑豚狸肉的习惯,并将其作为高档野菜肴选入中国名菜谱。黑豚狸的美味自有“天上的斑鸠、地上的黑豚”为证。
黑豚是从豚鼠科、豚鼠属中选育提纯出来的一种纯黑色毛优良品种,全身黑色,其体征是:
被毛短而密、柔软、体壮,全身毛纯黑色光泽发亮,黑头,黑眼睛,黑嘴巴,黑脚,黑耳朵,黑鼻子,无尾巴。四足短小,前足4趾,后足3趾,后足长于前足,一般8~9厘米,每个足上有短小而尖的爪,一般前爪1.6厘米,后爪1.3厘米;头部圆形,嘴边有须,成层排列,前排短,后排长,须长0.5~4厘米;耳朵短小,高度1.5厘米,宽3厘米左右,耳中间向内凹,形成“3”形;雌性奶头在腹部后端两边各一个,雌、雄生殖器均近肛门。成体长30~40厘米,雄体比雄体长,被毛长1.5~3.0厘米,二月龄黑豚体重500克左右,幼豚初生体重90~100克,体长12~15厘米。体长及体重与饲养条件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