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资本市场多层次化的发展,金融资产交易所(简称“金交所”)的作用愈加凸显。如果说
股市、债市是资本市场的大动脉,“金交所”则更像是毛细血管,可以帮助投资人触及更多的优
质资产,并进一步分散投资风险。
如今,“金交所”成为许多投资人的重要投资通道。
“金交所”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有益补充
要了解“金交所”,首先要从金融资产交易需求谈起。“金交所”的前身是为了处置国内不良金
融资产。但后续的发展使其逐步脱离了狭隘的不良资产处置场所,转为更为广泛意义的金融资产
交易场所。《金融企业国有资产转让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54号),明确规定金融非上市企业国
有产权的转让应当在依法设立的省级以上产权交易机构公开进行。
2010年,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和天津金融资产交易所先后成立。之后,地方性的金融资产交易所
相继成立,由各地金融办直接监管,并对金融资产交易所出台了相应的业务管理办法。
作为金融资产交易的专门场所,“金交所”近年来通过不断创新发展,在产融对接方面发挥巨大
作用,已经成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有益补充。
借力“金交所”,这些资产得以“动起来”
按照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对中国市场总量的估计,我国静态计算的金融资产总量已达150万亿,
其中,以股票等为代表的具有较好流动性的品种仅占百分之十几,约三分之二的金融资产几乎没
有流动性。
这些金融资产包括应款、不良金融资产、股权债权投资等。借助“金交所”的通道,让资产
“动起来”,就可以发挥出更高的效率。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家企业有一笔应款,预计半年后可以收款。这家企业信用良好、实力
雄厚,那么它就可以通过“金交所”进行应款的收益权转让。经过专业、合规的金融运作,
企业提前获得资金,并为交易所的投资人提供财务回报,可谓一举多得。
中国有几千万家企业,但上市的企业只有几千家,能发行债券的企业也是少数,大部分企业的融
资需要通过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资金使用效率难以有效提升。
“金交所”的发展,填补了这个传统金融发展中的薄弱之处,为更多的企业提供了一个盘活资产
的高效通道。尤其是在供应链金融、不良资产处置等方面,金交所发挥的作用更为显著。
不乏优质底层资产 种类多元、风险分散
在“金交所”中,交易的资产多数属于非标准化金融资产,比如应款、不良金融资产、股权
债权投资、信托受益权、小贷资产收益权、融资租赁收益权、商业票据收益权等,资产种类多,
涉及的底层资产更加丰富。
体现在产品形式上,也同样具备多样性,既有复杂的衍生品交易,也有简单的现货产品,既有专
业性很强的金融产品,也有大众化的理财产品。
通过“金交所”的渠道,投资者可以接触到更丰富的资产类别。比如不良金融资产是金融机构待
处理的资产包,经过专业资产管理人的处理,可以产生相当的获利空间,投资者参与不良资产处
置的资金也可以获得相应的收益。
在“金交所”中交易的资产,都有其特定的企业背景、交易背景和投资属性,相互之间的关联性
很弱,这为投资人进行多元化、风险分散的资产配置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风控措施全面 获取稳健收益
围绕着“金交所”中交易的资产,会有一系列的风控措施来保障其安全和稳健。
首先,“金交所”自身接受当地省金融办的监管,对在其中交易的资产,交易所专业风控人员均
需要进行审核,通过之后再进行备案、登记托管、清算结算的管理。
其次,有实力的资产管理机构会派驻财务、法务、风控领域的专家对交易所中资产进行调研,“
刨根问底”,对相应企业的情况、财务指标、出入货单、库存状况等进行详实核查,且核查报告
还需要提交金融风控委员会进行审查,从而精选出优质的资产,提供给投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