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面对水污染,饮用水的“国家秘密”到底是什么鬼?
《凤凰周刊》2016年第10期总第575期发表了原题为《水源地的秘密》《大陆城市地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疑云》的文章。
文章中提到,当我们想要知道当天的空气质量状况、污染程度时,只需要抬头看天或者看各大城市每日公布的空气质量监控数据,但是,“另一生命之源,饮用水的质量,尤其是水源地的清洁或污染状况,目前普通民众却是无处知晓。”
按照目前我国的水质评价标准来说,地表水源水质分为五类:其中一类水质,四、五类水质最劣,只能作为工农业、景观用水。按照环保部的相关规定,城市集中式饮用水的地表水源最少不低于三类标准水质。
饮用水专家普遍认为,自来水水质不合格,水源污染是主要原因。若水源地能够满足二类水的达标要求,即便是采用最基本的“百年工艺”传统处理方式,自来水厂的出水水质也可基本满足现行国标要求。
但是大陆的水源水质以“三类水”为主导,自来水厂必须通过上马预处理和深度处理装置,才能保证出厂水水质达标。但现实中,一些水厂未必符合要求。根据财新传媒的报道,2012年饮用水新国标强制执行时,全国仅有2%左右的供水企业上马深度处理设备。
那究竟有多少水源地达标呢?
按照“三类水质”水源地达标要求,水利部和环保部分别有两组水源地达标数据:
2007年,中国水利部的调查评价结果显示,通过对4555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调查,水质达标率为86%,全国水源地水质逾一成未达标。其中,地下水水源地水质不达标区域主要在北方,地表水水源地水质不达标主要在水污染较为严重的流域和地区。水库型水源地达标率为90.5%,河道型水源地为89%左右,湖泊为65%左右。
环境保护部污染防治司有关负责人曾于2011年通过新华社对外透露,中国大陆城市及县级政府所在镇共有集中式饮用水源地4002个,约20%不能达到三类水质标准。
以上数据尽管存有差异,惊人一致的是:从未披露过不达标的水源地究竟在哪儿?水源地不达标的城市又有哪些?这样的数据显然不足以支持公众充分获悉水质信息,并监督地方政府改善不达标的水源地水质。
2015年,中国国务院发布了各界瞩目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又称“水十条”。该计划称,到2020年,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等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三类)比例总体达到70%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三类比例总体高于93%。
就如同空气污染一样,我们只有明确清楚污染的程度,才能够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我们只有确切知道哪些水源地的水质不达标,哪些自来水厂的工艺不达标,才能够更好的监督、改正,让“水质达标”更具有说服力。
我们愿意相信,在不远的将来,环境污染可以得到改善,饮用水水源地信息更加公开透明,不再是“国家秘密”。而现阶段,我实在想不出,除了购买家庭净水器和空气净化器,我们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用良芯造好水,CILLY水丽智能净水机,点滴纯净用爱过滤。本文转载自微信公号“舒适家装”,原文来自《凤凰周刊》,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