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山艺术根本原则
“有真为假,做假成真”。大自然的山水是假山创作的艺术源泉和依据。真山虽好,却难得经常游览。假山布置在住宅附近,作为艺术作品,比真山更为概括、更为精炼,可寓以人的思想感情,使之有“片山有致,寸石生情”的魅力。人为的假山又必须力求不露人工的痕迹,令人真假难辨。与中国传统的山水画一脉相承的假山,贵在似真非真,虽假犹真,耐人寻味。
苏州环秀山庄的湖石假山
中国在园林中造假山始于秦汉。秦汉时的假山从“筑土为山”到“构石为山”。由于魏晋南北朝山水诗和山水画对园林创作的影响,唐宋时园林中建造假山之风大盛,出现了专门堆筑假山的能工巧匠。宋徽宗于政和七年(1117),建艮岳于汴京(今开封),并命朱力用“花石纲”的名义搜罗江南奇
花异石运往汴京。自此民间宅园赏石造山,蔚成风气。造假山的手艺人被称为“山匠”、“花园子”。明清两代又在宋代的基础上把假山技艺引向“一卷代山,一勺代水”的阶段。明代的计成、张南阳,明清之交的张涟(张南垣)、清代的戈裕良等假山宗师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使假山艺术臻于完善。明代计成的《园冶》、文震亨的《长物志》、清代李渔的《闲情偶寄》中有关于假山的论述。现存的假山名园有苏州的“环秀山庄”、上海的“豫园”、南京的“瞻园”、扬州的“个园”、北京北海的“静心斋”和中南海的“静谷”等。
现代园林假山的发展与古典园林假山不同,呈现了多元化,综合化的趋势。 古典假山限于石材及施工技术条件等,在景观的创作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但现代施工技术及人造石材料的发展逐渐使创造多变的、丰富的山石景观成为可能。特别是对于大规模、大体量石山的创作,可从自然地貌形态特征及组合特点中吸取到创作的灵感。利用水泥、灰泥、混凝土、玻璃钢、有机树脂、GRC(低碱度玻璃纤维水泥)作材料,进行“塑石”,正在现代园林中兴起。
1.保鲜类仿真树 ,即根据树木特性,对目标树木部分或者全部进行特殊工艺处理后而成的标本树,在外观形态上极大保持目标树木的本来形态的仿真树。
2.人造仿真树,运用各种材料模仿树木形态制作而成的各类装饰树,如水泥浇注的大型仿真树,全树脂类仿真树,钢结构仿真树,玻璃钢仿真树,LED景观树,其他仿真树工艺品等。
3.按环境分可以分为室内室外两种,室外能抗风抗雨抗紫外线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