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锦玛绣蜀绣厂

蜀绣现况如何,何时才能辉煌......

价格:面议 2021-10-25 03:42:02 6178次浏览

“芙蓉城,三月雨纷纷,四月绣花针;红酥手,青丝万千根,姻缘多一分……”一曲李宇春唱的《蜀绣》歌,勾起人们对这门古老技艺的无限遐想。

然而如今的成都,早已难觅昔日“家家女红,户户针工”的场景。据统计,目前成都市的“绣娘”仅3000人左右,持有《职业资格证书》、有官方认证级别的仅为165人;同为中国四大名绣,蜀绣产业的年产值不足3000万元,与苏绣相去甚远。

几经浮沉

“整个90年代没有培养出一名传人”

49岁的孟德芝经营着一家蜀绣工作室。作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18岁就进入成都蜀绣厂的孟德芝经历了最近30年里的所有悲喜起落。

改革开放初期,蜀绣一度辉煌。80年代初中期,大批外国游客的到来使得蜀绣产品供不应求。“那时候做绣工是让人羡慕的体面活。竞争的激烈程度,就像现在的选秀一般。”孟德芝说。

然而,进入90年代,蜀绣逐渐陷入困境。作为四川唯一的蜀绣生产厂家,1999年,成都蜀绣厂坚持在一线绣作的工人,只剩下十来个。“很多老工人都对蜀绣失去了信心。而年轻人又没有一个愿意涉足‘苦海’。整个90年代,蜀绣没有培养出一名新的传人。”

2005年底,成都蜀绣厂改制,所有员工集体下岗。孟德芝则筹措资金,成立了“梦苑蜀绣工作室”,坚守这门古老的技艺。如今,孟德芝的工作室已有了60多名绣工和学员,销售收入亦达到几十万元。但在这位工艺美术大师眼里,蜀绣发展仍难言乐观。

“一幅高级的蜀绣作品虽说可以卖到十几万元,但这样的作品往往需要几位技艺纯熟的绣工花上3到5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再算上丝线、装裱等成本,最后的利润空间所剩无几。”孟德芝说。

目前蜀绣市场的大致状况是,高端产品供不应求,低端产品无人问津。由于人才的流失,目前成都能熟练制作“双面异形、异色”这类高端产品的绣工仅有寥寥数十人,而且大部分都已到了知天命的年纪。

资本注入

“抱团闯市场,减少恶性竞争”

2006年,蜀绣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政府的引导下,不少民间资本进入蜀绣行业。原本是一名教师的谯宇筠在2006年底注资成立成都蜀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蜀绣的基本针法并不容易失传,但难在对高精技艺的全面掌握。蜀绣成本高、市场竞争力不强、没有产业化、规模化,这些问题都要从传承技术的角度来慢慢解决。”谯宇筠从2006年至今先后设立了8个培训点,然而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

“培训了数百人次,但到现在能

店铺已到期,升级请联系 15923987592
联系我们一键拨号139808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