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在古代也称琉璃。琉璃是一种透明、强度及硬度颇高,不透气的物料。玻璃在日常环境中呈化学惰性,也不会与生物起作用,故此用途非常广泛。玻璃一般不溶于酸(例外:氢氟酸与玻璃反应生成SiF₄,从而导致玻璃的腐蚀);但溶于强碱,例如氢氧化铯。玻璃是一种非晶形过冷液体。融解的玻璃迅速冷却,各分子因为没有足够时间形成晶体而形成玻璃。
玻璃在古代又指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但不是现在的玻璃。
玻璃在常温下类似固体状态,属于易碎品。摩氏硬度为6.5。玻璃其实是液体。当液体冷却之后,原先动荡而纷乱的分子最终会形成有序、固定的晶体结构。然而,玻璃分子在凝固过程中依然保留了液体的特征——完全无序的结构,在玻璃随温度下降变成固态后,同样也是如此。此外,玻璃会随着时间变化而失去最初的形状,就像奶酪一样“流淌”!只不过由于整个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这一现象根本无法察觉。